在中国的传统诗词卷中,有着优秀的诗句,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,三国时期的诗句吧!
一、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
【出处】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【鉴赏】吐哺:把嚼在嘴里的食物吐出来。
《史记·鲁世家》:“周公诫伯禽曰: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
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是比喻作者求才若渴的心情。
二、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
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。
【出处】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【鉴赏】月光明亮,星儿稀疏,乌鹊都飞向南方去了。
匝,是指圈。
曹操以南飞的乌鹊,比喻当时的人才。
三、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
【出处】魏·曹操《蒿里行》【鉴赏】东汉末,陇西豪强董卓篡夺了汉帝国的军政大权。
“蒿里行”一诗批评了讨董联军的不团结现象,特别是批评了袁氏兄弟闹的罪行。
后四句意思是:遍野白骨无人过问,千里焦土荒无人烟,听不见鸡鸣。
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这两句诗,用来描写战争,杀人盈野,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灾难。
四、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这四句诗大意是:年纪老大的骏马,还是在马槽里吃草:因为它仍有奔驰千里征途的志向。
这四句诗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,以及统一全国的抱负和雄心。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老大,但却心怀大志,志在千里。
【出处】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【鉴赏】对着眼前的美酒,就该痛饮高歌;有酒不喝,人生岁月又能有多久呢?
就好像那清晨的露水一般,瞬间就消失无踪,唉!
那逝去的日子,实在是太多了。
感叹人生短暂,劝人应该珍惜光阴,把握短暂的人生。
六、未知身死处,何能两相完。
【出处】魏·王粲《七哀诗》【鉴赏】王粲的七哀诗,描写汉末天下大乱,人民流离失所,王粲在路上所见的悲惨景象。
此诗写于约一千七百年前,至今读来,非但文字浅显易懂,所记述的事,亦犹如昨日。
弃儿在路旁号哭,妇人回头听着,流着泪,狠下心不去抱回来,自言自语:“未知身死处,何能两相完”,语含无穷的悲哀,读之,实令人一掬同情之泪。
七、丈夫志四海,万里犹比邻。
【出处】魏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【鉴赏】大丈夫志在四海,天下人都像比邻而居。
八、愿为西南风,长逝入君怀。
“清路尘”与“浊水泥”:比喻泥尘本是同一物,现在却一飞扬在上,一沉到水底。
此诗,有人认为是作者以“愁思妇”自喻,表达自己对朝廷(曹丕)的思念,愿有所报效,借诗以寄意。
九、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。
【出处】魏·曹丕《燕歌行二首》【鉴赏】皎洁明亮的月光。
映照在我的床边;夜晚还未过去,天上的银河却已流转到西方了。
如果撇开诗的原意不看,单看“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”两句诗,倒也很有一种清寂柔美的韵味。
【出处】魏·曹丕《燕歌行二首》【鉴赏】草木逐渐凋落,露水也在凄寒中变成霜了。
曹丕这首“燕歌行”描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,是极为有名的情诗,也是最古老的一首七言诗。
十一、牵牛织女遥相望,尔独何辜限河梁。
【出处】魏·曹丕《燕歌行二首》【鉴赏】丈夫远行不归,妇人思念怀想,辗转反侧,一夜都不能入梦。
看着天上的牛郎织女,在银河两边遥遥相对,再想起无情的丈夫,不禁深深感叹牛郎织女无辜受罪,被强迫隔离在银河的两边。
十二、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【出处】晋·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【鉴赏】长久被困在世俗的牢笼里,得不到一点自由,如今终于能够重返大自然中。
作者描写自己久受世俗的控制,一旦脱去束缚,不禁感到心满意足,十分快慰。
长年受到拘束、缺乏自由的人,可用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这两句诗来相喻。
十三、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
【出处】晋·陶渊明《杂诗》【鉴赏】年纪正轻的时候,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;否则,岁月一去不回,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人的。
“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”常用来鼓励年轻人,不要浪费光阴,必须及时努力,把握青春力求上进。